上海刑事辩护网
京都律师事务所
上海刑事律师杨佰林律师电话:13816613858
网站首页 > 金融诈骗 > 李旭利老鼠仓案终审维持原判,获刑4年罚1800万元
查看详细本站律师

杨佰林律师

杨佰林律师

杨佰林律师,北京京都(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刑事部主任,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上海山东商会法律顾问团团长。律师执业十八年,主攻经济犯罪、职务犯罪、金融证券领域犯罪的刑事辩护,承办过力拓案、安徽兴邦集资诈骗37亿案、武汉东风汽车公司挪用一亿元社保资金案、无锡国土局正副局长受贿案等社会广泛关注的大案要案,是国内经济犯罪领域的资深律师。

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580号仲益大厦3903A室

Email: 13816613858@163.com

电话:13816613858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李旭利老鼠仓案终审维持原判,获刑4年罚1800万元


发布时间:2013-12-2 16:34:51 来源: 浏览:
2013年10月29日,备受关注的李旭利"老鼠仓案"在上海高院终审宣判,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李旭利因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800万元,违法所得1071万余元予以追缴。去年11月
    2013年10月29日,备受关注的李旭利"老鼠仓案"在上海高院终审宣判,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李旭利因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800万元,违法所得1071万余元予以追缴。
  去年11月,市一中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后,李旭利不服判决,并在二审中出人意料地"翻供",他表示侦查人员对其实施了引诱、胁迫,否认自己指令李智君购买股票。
  二审法院就该案召开了《刑法修正案(七)》出台后的首次庭前会议。
  庭前会议后开庭审理前,合议庭向李旭利的辩护人提供了李旭利在侦查机关第一次作出认罪供述的完整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后者对录音录像内容均未提出异议。二审过程中,控辩双方的争议焦点也在二审判决中一一明了。
  争议焦点一
  李智君是否擅自决定购入股票
  二审过程中,李旭利及辩护人提出,不排除李智君为提高业绩自行决定购买工行和建行股票。
  二审法院认为,李旭利因职务事先掌握交银施罗德公司旗下基金购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股票的未公开信息。涉案证券账户资金来源于李旭利夫妇及其亲属,李旭利是账户实际控制人之一。交银施罗德公司旗下基金购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股票期间,涉案证券账户满仓购买相同股票,购买股票的时间、种类高度吻合。除此次购买外,从未有购买上述股票的记录,此次交易也是涉案证券账户交易金额最大的一次。
  由于涉案股票成交量巨大,李智君违规擅自交易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单位和责任人员因此可能遭受的严厉处罚风险,远远大于交易所能带给李智君个人及所在单位的收益,当时市场公开信息中也无特别利好因素可以促使李智君选择上述股票。故李智君缺乏甘冒风险擅作购买决定的基本行为动机,亦无相应证据证明李智君擅自决定为李旭利购买涉案股票。
  争议焦点二
  “老鼠仓”是否等同于“先买先卖”
  李旭利辩护人在二审中提出辩护意见:涉案账户对工行、建行股票的交易,不符合以低价先于交银施罗德公司买入,并以高价先于交银施罗德公司卖出的“先买先卖”的客观特征,不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二审法院认为,“老鼠仓”只是一个约定俗称,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外延要远远大于典型的“老鼠仓”含义。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并不以“先买先卖”同时具备为条件,只要行为人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交易活动,就构成该罪。这种交易活动,既可以是利用利多信息先行或同期买入,也可以是利用利空信息先行或同期卖出,故李旭利“先买”或者“同期购买”行为,符合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构成要件。
  《刑法修正案(七)》正式公布并实施后,“老鼠仓”行为变得更为隐蔽,多为当事人借用他人身份信息建仓,证明过程难度变大。据介绍,在美国,当事人满足“掌握未公开信息”,“发生交易行为”两个要点,即定罪;我国港台地区规定,当事人的交易行为若不是因掌握未公开信息而发生,须有举证义务。法院认为,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法律本身仍需不断修正。
  ■专家观点
  不良从业记录应成基金评价指标
  李旭利曾任多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10余年的公募基金经历让他成为基金经理中耀眼的明星之一。但在案证据也反映,李旭利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由来已久,非法获利巨大。经审计鉴定,2005年8月1日至2009年2月27日,李旭利控制的相关证券账户股票的交易记录中,符合先于或同期于交银施罗德公司旗下基金买入或卖出同一支股票特征的股票共49只,成交数量1746万余股,获利3549万余元。
  近日,又爆出消息称“80后”博时基金经理马乐因“老鼠仓”被批捕。有专业人士指出,近几年栽倒的基金经理已经从单纯的一线基金经理向投资团队核心人士转变,从老资格的行业人才向新入行的基金经理转变。
  基金经理大多智商高、教育背景好,早早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为何铤而走险?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院长罗培新认为,在金融市场上似乎有种潜在文化:只有获取超额回报,才对得起自己超常的智商及艰辛的职业付出。罗培新提起一部纪录片的细节,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让很多基金经理、投行高管在一起玩纸牌赌钱游戏,以数字代替真金白银的筹码,实验发现,赢了钱的人跟大麻吸食者的反应部位相同,这意味着他们对钱的需求不是来自于生活需要——获取超额的、即便是违法的回报,会引发他们心理上的快感,所以他们会铤而走险。
  罗培新认为,目前要改变行业内只重业绩、不重视甚至忽视不良从业记录的习惯。一家基金公司好不好,除了它创造回报的指标外,它的不良从业记录也应当成为一项关键指标。监管部门要把不良从业记录上升为基金公司排名的标准,甚至上升为评价行业的标准。
来源:东方网
本网站所包含文字、图片等全部信息可能涉及版权或其它民事权利问题,请勿擅自转载或者使用,本网站并未对使用该等信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许可和保证,由此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站无关;本网站所包含文字、图片等全部信息亦仅用于介绍本站和促进了解的目的,如您认为相关内容涉及您的自有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接到您的通知并核实有关情况属实后,网站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