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刑事辩护网
京都律师事务所
上海刑事律师杨佰林律师电话:13816613858
网站首页 > 挪用 > 世界金融史上怪异九大事件(上)
查看详细本站律师

杨佰林律师

杨佰林律师

杨佰林律师,北京京都(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刑事部主任,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上海山东商会法律顾问团团长。律师执业十八年,主攻经济犯罪、职务犯罪、金融证券领域犯罪的刑事辩护,承办过力拓案、安徽兴邦集资诈骗37亿案、武汉东风汽车公司挪用一亿元社保资金案、无锡国土局正副局长受贿案等社会广泛关注的大案要案,是国内经济犯罪领域的资深律师。

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580号仲益大厦3903A室

Email: 13816613858@163.com

电话:13816613858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世界金融史上怪异九大事件(上)


发布时间:2014-7-5 23:52:02 来源: 浏览:
几百年以来,在金融市场和人类历史的交叉点上有很多荒诞离奇的故事,它们有的是恶作剧,有的是蓄意灾祸。如果正儿八经的金融理论令你昏昏欲睡,那么就来看看过去五百多年来一些鲜为人知的怪异事件吧。

几百年以来,在金融市场和人类历史的交叉点上有很多荒诞离奇的故事,它们有的是恶作剧,有的是蓄意灾祸。如果正儿八经的金融理论令你昏昏欲睡,那么就来看看过去五百多年来一些鲜为人知的怪异事件吧。

 

   ➊荷兰“郁金香泡沫”受病毒驱动

                

 

郁金香投机狂潮达到顶峰的时候,黑死病在欧洲大陆爆发

你一定听说过著名的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泡沫”,但多数人所不知道的是,植物病毒才是其中的主角。

首先需要科普一下。郁金香球茎分为三类:单色、多色、变种。恰恰是变种球茎成为最稀有的、最被投机者疯狂追逐的品种。这种球茎培植出来的郁金香花瓣异常美丽,但却是因为植株受病毒感染所致。今天,人们把当时的那种非致命性病毒称为“碎色(breaking)”病毒。这种病毒对花卉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郁金香花瓣能够显示出马赛克般的斑斓色彩。然而,当时的人们对这种病毒几乎一无所知。正是由于这种植株非常稀少,才引发了贵族的巨大热情,拥有奇异花瓣的郁金香价格扶摇直上,市场上由此出现了惊人的投机狂潮。

在郁金香投机狂潮达到顶峰的时候,黑死病在欧洲大陆爆发。一些人丧失了理智,人群中出现了宿命论式的心理效应,没人能预见未来几个月自己将活着还是死去。同样的瘟疫式心理效应在郁金香投机潮中蔓延。在一场重要的郁金香球茎拍卖中,没有一个买家露面,从表现上看是因为人们害怕传染病。但卖家慌了手脚,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争相抛售球茎。于是,正如后人所知,郁金香泡沫就此全面崩溃。

 

18世纪20年代的法国和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股市泡沫高度相似

 

18世纪20年代的法国和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股市泡沫高度相似

郁金香泡沫破裂80年后,也就是在18世纪早期,通过引入纸币代替硬币,苏格兰人John Law彻底改变了法国金融市场,或者说,他把当时的法国金融体系搞到崩溃。这就是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

John Law先是说服当时负债累累的法国皇室发行纸币,此后又不断宣布金银币对纸币贬值,这样,法国财政负担大幅减少,John Law也成为法国皇室的大红人。从此,法国开始大量发行纸币。John Law在法国皇室的支持下成立了密西西比公司,向公众大肆宣扬法国殖民地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土地开发权和在东印度群岛、中国等地的贸易垄断权。传说中的密西西比公司前景如此辉煌,以致于上上下下的法国民众疯狂购买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连带着整体推涨了法国股市。而为了满足股民对购买股票产生的货币需求,法国皇家银行更是加大了纸币发行量。

这一切导致法国尤其巴黎通货膨胀加剧。物价由于纸币大量增发而飞速上扬,劳动报酬也跟着飙涨,人们的消费需求大量增加,各个行业全线开工以满足民众的购物需求。法国就此沉浸在一片虚幻的经济繁荣当中。

最终,金银币总额远不及纸币总额,而密西西比开发计划也成为泡影。密西西比公司股票暴跌。公众极度恐慌,纸币持有者成群结队堵在皇家银行门前,要求兑换真金白银。密西西比泡沫宣告破裂,法国金融体系彻底崩溃。

这场危机还引发了很多荒谬的事。法国皇家银行为了减缓人们兑换金银币的速度绞尽脑汁。比如,银行柜员在数金银币的时候行动缓慢,他们大幅消磨取硬币的时间从而令后面大排长队的人们感到沮丧。或者干脆让银行职员佯装客户排队取金银币,取出后再直接将金银币再送回金库。银行最终的目的就是减少金银币流出银行的速度和数量。

然而,200年之后,同样的一幕在美国再度上演。在1929年—1933年期间,美国遭遇了更为后人所熟知的“大萧条”时代(the Great Depression)。民众疯狂挤兑,超过43%的银行在这场危机中关门倒闭。美国犹他州一家银行也像法国皇家银行一样,令职员大幅减缓工作速度。尤其在兑换小额存单时,硬币被一个一个地数出来,以此减缓硬币出库速度和数量。

尽管已经过去了两个世纪,但在金融灾难来临时,银行在应对客户焦急提现方面似乎并未想出任何创新办法。

 

伊萨克·牛顿爵士购买的股票股价走势和比特币走势极其神似

 

伊萨克·牛顿爵士购买的股票 股价走势和比特币走势极其神似

虚拟货币比特币的发展轨迹是一条异常明显的抛物线。2013年,比特币火爆全球,价格飙涨到令人匪夷所思的高度。然而,2014年的前四个月,比特币市场又从历史峰值骤然崩溃。实际上,早在300多年前,著名的物理学家伊萨克·牛顿爵士所购买的一只股票,其股价走势与比特币极其神似。它就是英国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

英国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擅长游说、或者说自夸。通过购买巨额政府债券和大肆贿赂,南海公司换取了英国与南美洲等地的货物贸易和奴隶贸易垄断权。大规模购买国债对于当时因战争而赤字高涨的英国政府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1720年,眼睁睁看着法国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狂飙,南海公司也仿效推出了名为南海计划的大型换股计划。

背靠英国政府的南海公司向公众夸大业务前景,南美洲的烟草、酒、金银等好似唾手可得。巨额利润加上高达60%的股利支付率传闻,引发了英国全民疯狂抢购股票的热潮,据说“政治家忘记了政治,律师忘记了法庭,医生丢弃了病人,店主关闭了铺子,教父离开了圣坛”……南海公司股价从1720年初约200英镑涨到7月令人瞠目结舌的1050英镑,半年涨幅超500%。从议员到家庭妇女,从军人到贵妇,甚至连英国国王、物理学家伊萨克·牛顿爵士也卷入了这场漩涡,牛顿还赚了几千英镑。其他一些公司也从中浑水摸鱼。英国股市一时间充满了巨大的泡沫。

然而,英国政府在17206月出台的《泡沫法案》使股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投资者开始疯狂抛售股票,南海公司股灾全面爆发,到9月股价已一路暴跌到不足200英镑。同期,很多公司股价受拖累而疯狂下挫。英国议会派人审计南海公司财务状况时才惊讶地发现,该公司经营惨淡,资本早已所剩无几,且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

这场令许多人血本无归的泡沫重创了英国股市,其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才慢慢缓过气来。我们的牛顿爵士在获利后痴心不改,在南海股价涨至高位时再度买入,最终在泡沫破裂时巨亏20000英镑而折本离场。他感叹道:“我能计算庞大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知人们的疯狂。”

 

林肯因为一个骗局而违反宪法,并“自打耳光”

 

林肯因为一个骗局而违反宪法,并“自打耳光”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在美国历史上拥有近乎神一般的崇高地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伟人,在经过多年内战之后,他在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中变成了一个毫不知情的演员。为了这场骗局,他还差点将侵犯言论自由的权力写进美国宪法。

18645月,就是在美国西部掀起淘金狂潮的时候,经过了四年内战的美国政府眼看胜利在望,却出现了一宗意想不到的事件。518日,《纽约世界报》和《商业日报》刊登了令世人震惊的消息。他们称,美国总统已经下令,将额外征兵40万人,起因正是出于“弗吉尼亚州的状况、红河灾难、查尔斯顿的延迟、整个美国的国情”需要。

如此庞大的征兵规模和令人沮丧的消息当即在金融市场引发剧烈震动。美国股市当天大规模崩溃,黄金价格飙涨。这样的报道说明美国国情现状根本不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变好,而是明显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但也有一些人对此深表怀疑,因为城市中任何其他报纸都没有刊登这个消息。

那天清晨,一大批人蜂拥来到这两家报社门前求证这则消息。报社管理者向人们信誓旦旦地保证,报道内容完全是真实的,而且消息来自美联社。然而,美联社却迅速发布一纸声明,称他们从未发布过这条消息。这件事马上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时任国务卿William Seward公开谴责该报道是“绝对的伪造消息”。

真相很快被曝光,原来这则假消息是《布鲁克林鹰报》的编辑Joseph Howard一手策划的。此人非常熟悉纽约新闻界。他深知,类似战争这样的坏消息将大力刺激黄金价格上涨。他也十分清楚如何将新闻送上清晨报纸的头版头条。当时的报纸需要在凌晨就赶制好内容,以便及时在清晨付诸印刷和派送。

Joseph Howard和他的同伙伪造了一份高度仿真的美联社新闻稿,将其在凌晨3:30送到了纽约市各大报纸。对于如此重大的消息,绝大多数报纸在未经证实前都非常谨慎,拒绝发布。然而,有两家报纸却不这么想,他们就是前面提到的《纽约世界报》和《商业日报》。

自然,Joseph Howard在此之前已经倾其所能购买了大量黄金。一旦消息公开来,那么他就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甚至根本就不存在赔本的可能。

Joseph Howard显然高估了他的智商,但他也将总统引上了歧路。时任美国总统林肯为此震怒,他下令马上关闭这两家报纸。这在他的总统生涯中成为为数不多的黑点。当时的美国宪法保护新闻媒介的言论自由,而林肯的直接插手恰恰赤裸裸地违背了这一宪法法则。

然而,讽刺的是,就在这宗骗局发生之后的两个月,林肯却亲手签署了征兵令。尽管招募人数不是40万,但却推翻了Joseph Howard那则新闻的虚假性——事实上,他要征兵50万人!

标签:
本网站所包含文字、图片等全部信息可能涉及版权或其它民事权利问题,请勿擅自转载或者使用,本网站并未对使用该等信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许可和保证,由此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站无关;本网站所包含文字、图片等全部信息亦仅用于介绍本站和促进了解的目的,如您认为相关内容涉及您的自有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接到您的通知并核实有关情况属实后,网站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